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伊免,欧美偷拍自拍,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亚洲第一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免费,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综合激情五月网

EN 中文
  • 國內首家高分通過JCI認證的醫院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為國內首家高分通過JCI認證的醫院,該稱號由國際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頒布。
  • 最佳民營醫療機構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為2020優秀非公醫療機構第1名,該稱號由丁香園發布“2020最佳品牌傳播醫療機構”綜合排行榜獲得。
  • 人力資源
  • 資質查詢
  • 服務熱線:029-96999
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題報道

大醫之道37|李建軍:給生命以溫暖 為理想而躬行

作者: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
時間:2021-10-26
瀏覽:3502次

醫生,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它不倚賴別人羨慕的目光來維系,不仰仗虛無的光環去照亮。做醫生,不僅需要生死攸關時保持理智的堅定,更需要拼盡全力守護生命的執著。

在醫學路上,有一位勤于探索、奮力前行的醫者,他就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李建軍。

人物介紹

李建軍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

中華老年預防保健醫學會認知及心理疾病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陜西省神經病學分會委員

陜西省卒中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醫師學會神經介入專業委員會委員

陜西省康復醫學會電診斷專業委員會常委

西安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

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 1 項,發表學術論文 10 余篇。承擔軍隊課題 1 項,陜西省基金課題 1 項。

曾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神經科學醫院學習。從事神經內科工作 20 年。擅長腦血管病診斷治療及神經介入檢查及治療,眩暈診治,認知功能障礙診治。

難忘

1994 年,李建軍考入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系。提起醫生這個職業,李建軍的第一感覺是:苦。五年大學生活,李建軍幾乎沒有自己的娛樂時間。「選擇這一行便要一路走下去。」無數個日夜,他在堆積成山的書籍里強化鞏固理論知識,在一次次實操中收獲真知。

實習期間,李建軍第一次感受到作為醫生的使命感與自豪感。「在耳鼻喉科,一個 7 歲的孩子因為多次手術反復入院,一度呼吸驟停。70 多歲的陳教授在小孩身邊守了三天三夜,時刻關注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直到孩子平安出院。」


「70 歲老人守護 7 歲孩子,三天三夜。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雖然陳教授從沒有教導我該如何對待患者,但是他的行動真正教會我,如何做一名良醫。」在李建軍的記憶中,導師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著他。

畢業后,李建軍來到解放軍 323 醫院神經內科工作。在臨床一線,李建軍的工作模式從一開始的「996」變成「007」。癡呆、腦血管疾病……李建軍清晰記得自己接診的第一位溶栓患者,那是一位 60 多歲的老人,根據病情,李建軍決定給患者實施經股動脈穿刺顱內動脈溶栓術。但這個決定卻遭到科室主任的反對,「當時主任告訴我,實施手術會有很大風險,稍有閃失,或許會斷送職業生涯。」做,患者有生還希望,不做,患者大概率會偏癱。面對風險與挑戰,李建軍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為老人做了手術。令人欣喜的是,手術很成功,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在李建軍看來,在治病救人這件事上,最大的獲得感與滿足感,就是看到患者闖過鬼門關,繼續今后的生活。

專注

做手術隨叫隨到是李建軍的工作常態。「遇到急癥患者,手術必須馬上做。」李建軍口中必須立即實施的手術便是取栓、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腦梗死,是腦血管病最常見的類型,占所有腦血管病的 80%。尤其是大血管閉塞所致的急性腦卒中,往往病情兇險,死亡率、致殘率高。

凌晨,61 歲的馬女士被急救車送到醫院,頭暈、嘔吐、反應遲鈍、言語含糊……身邊的兒女已經泣不成聲。經過急診檢查,患者頭顱 CT 及核磁共振發現患者雙側小腦、腦干多處腦梗死;雙側椎動脈及基底動脈閉塞。李建軍憑借多年經驗,診斷患者為基底動脈閉塞。這個危重急癥若不能開通血管可能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等惡性后果。

隨即,李建軍為患者進行急診手術,術后患者病情逐漸好轉,再次復查磁共振,腦梗死沒有進一步擴大。

「我建議腦梗死患者一定要抓住最佳的治療時機,有很多急救的措施,在發病后 4.5 小時內可以靜脈溶栓,大血管病變 6——24 小時內機械開通,如果早發現、早干預,及時治療,即使病情較重的患者,也可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眩暈,很多人都認為是得了頸椎病。在李建軍看來,眩暈常常是被大眾忽略的腦部疾病癥狀。

64 歲的趙叔平時身體很好,某天,他突然感到眩暈,還時不時惡心嘔吐。連坐臥時,癥狀都沒法緩解。在兒女的陪伴下,他來到醫院就診。入院后,經過相關檢查,發現趙叔雙眼向左側自發性眼震活動,指鼻試驗、指指試驗和閉目難立征均為陽性。四肢力量正常,感覺系統查體正常。而在隨后的頭顱磁共振結果發現,患者為小腦和腦橋急性腦梗死。經治療及后期平衡功能康復,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李建軍介紹,從醫學專業上來說「頭暈」和「眩暈」不同,大多數人以為的頭部不適就是「頭暈」,其實不然,有時候你以為的「頭暈」其實是「眩暈」。頭暈是自身的不穩感,休息后可能就無大礙了,而眩暈是感到周圍物體在旋轉,不敢睜眼,有時甚至伴有惡心嘔吐不止、心慌出汗,僅僅休息是不能緩解的,這就需要重視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腦梗死的誘因、原理及救治方法。神經內科二病區電視屏上每天都循環播放腦部疾病的科普宣教片,李建軍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防患于未然,多了解一些腦部疾病的知識。

動力

在神經內科二病區,李建軍每天都會帶著科室年輕醫生查房,開討論會,將病區的典型病例拿出來進行分析總結。「年輕人的思維很活躍,遇到問題更愿意嘗試新方法。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好。」

帶領這支年輕的團隊,李建軍希望每一個人不僅僅將醫生作為一個職業,更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

受到他的影響,年輕醫生們也在一次次救治中體會到作為醫生的責任感。一次打車來醫院的路上,司機握方向盤不穩,深一腳淺一腳踩油門,說話也含糊不清。這個細節引起了年輕醫生黃明明醫生的注意,他觀察司機的言行判斷可能有腦卒中風險。下車后勸說司機進行檢查,就這樣司機經過檢查后,確實為腦卒中。之后,神經內科二病區醫生及時采取靜脈溶栓治療。事后,司機連聲道謝,他萬萬沒想到坐車乘客救了自己一命。

「有時,患者的診治不一定是在門診或病房,也極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行醫成為一生的事業,便不覺得辛苦。」李建軍的一言一行感染著科室的醫護人員,也讓患者更有安全感。

如今,李建軍談起醫學路上印象最深刻的事,他仍然難忘 70 多歲老教授守護 7 歲患兒的情景。此時,李建軍同樣做到了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遇到危急重癥患者,他始終寸步不離,隨時掌握病情動態,調整治療方案。

多年來,李建軍照顧家庭與孩子的時間屈指可數,而每當需要急診手術,需要查房問診,他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醫院。在他看來,患者的信任與期望,是做醫生的動力。

從醫二十余載,李建軍救治過的患者已經不計其數,即便如此,每完成一次手術,每看到一個患者在自己的救治下順利出院,李建軍依然都能感受到來自這份事業帶給他的自豪感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