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方知前路坦蕩。
他是消化內科“微創手術技術流”,更是患者與家屬的“定心針”;他嚴謹堅定又不失溫柔笑意,總能快速撫平患者的恐懼與焦慮。他就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五病區主任殷占新。
殷占新
消化內科五病區主任
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消化病醫院介入科原副主任醫師
CSCO微創介入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介入分會急診專委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外周血管專委會委員
白求恩慈善基金會介入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消化學會介入協作組委員
擅長CT引導下肝癌射頻治療,肝癌的介入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經頸內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TIPS)治療肝硬化、非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門脈血栓、布加氏綜合征的診治。
一次偶然
踏上學醫之路
殷占新對醫學的向往源于一次偶然的經歷。初中時,殷占新的母親不慎摔倒導致右胳膊骨頭錯位,陪同母親看病的他第一次感受到醫學的“神奇”。“醫生輕輕地將骨頭復位,當時母親的疼痛減輕了許多,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學醫。”
1986年,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殷占新沒有給自己留退路,志愿欄上全部填報的是醫學院校。最終,成績優異的他也如愿考上了第四軍醫大學(現空軍軍醫大學)。剛開學,殷占新就迎接了人生第一次挑戰,從普通人到軍人的轉變。
作為家里最受寵的孩子,他從未做過家務,生活起居都是母親料理。而三個月艱苦的軍訓一度讓他吃不消,頭頂烈日站軍姿,汗水蒸發后的鹽分形成花紋附著在衣服上,一遍遍踢正步,腳上磨出水泡......剛剛過了一個月,殷占新就偷偷跑到火車站想要回蘭州。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想了許久。“當時一念之差,我還是回到了學校,幸好,那一次沒做逃兵。不然以后太后悔了。”殷占新笑著說。
本科六年間,面對枯燥繁雜的基礎醫學課本,殷占新一頁一頁讀,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鋪在學習上。大三基礎課統考中,他的成績名列前茅。扎實的基本功讓他成為醫學生中的佼佼者。
畢業后的,殷占新初入臨床一線,此時他才發現,雖然掌握了大量理論知識,但面對患者,往往束手無策,幾乎是零起步的狀態。他慢慢體會到老師說過的那句話:“醫學是科學,行醫是藝術。”面臨從理論到實踐的艱難跨越,他深知,唯有勤學苦練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1999年,殷占新考研深造,進入軍事醫學科學院攻讀免疫學專業。經過三年的精進與修煉,殷占新畢業后到西京醫院消化內科工作,嚴苛的自我要求也讓他時刻保持職業新鮮感和激情,不斷學習探索。
共情共鳴
成為患者的“定心針”
醫院是最容易看到人生百態的地方,丑惡與善良、真誠與狡詐,人間的悲喜都在一幕幕上演。在多年的從醫生涯中,殷占新始終感謝患者的真誠、善良與信任。
“醫患之間的信任,不是口頭上說說就會有的。而是需要真心付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在點滴中慢慢建立起來。”從醫近30年,殷占新始終認為,只有站在患者角度考慮,選擇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療方法,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
“印象最深的一次,應該是給鐘老師做小肝癌吧!”殷占新回憶起多年前的一位患者。
50多歲的患者鐘老師來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為肝癌,需要手術治療。鐘老師一聽需要手術,立即打了退堂鼓。無論主管醫生如何解釋,都堅決不做手術。但由于擔心病情發展,鐘老師又時不時到醫生辦公室問這問那,糾結很久,遲遲拿不定主意。多年和患者打交道,殷占新明白,每當患者猶豫不決時,一定是心中的“結”沒解開。
這天,殷占新來到病房,和鐘老師聊起來。從病情到家庭情況,幾經詢問,鐘老師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我是真的怕做手術,住院時間又長!”
得知了鐘老師的訴求,殷占新心里有了把握。經過全面評估,鐘老師的肝部腫瘤小于五厘米,可以采用CT引導下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射頻消融術就是向腫瘤組織中插入射頻電極探針,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能,導致腫瘤組織壞死,而對正常組織損傷較小的一種微創治療,也被譽為是除手術以外最有效的一個局部治療手段。
“祛除疾患的同時,也要滿足患者的需求。”殷占新立即來到病房,與鐘老師長談。這一次,他將治療手段的原理、手術風險等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清楚,短短半小時,鐘老師不僅同意做射頻消融術,更直言自己很幸運,遇到一位好醫生。
10年過去了,鐘老師追隨殷占新來到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他定期復查,每次來院都要和殷占新多聊幾句。
挑戰高難
毫厘間“穿針引線”疏通血管
消化系統疾病發病機理復雜,病情千變萬化,很多患者在發病初期往往并不在意,而到了后期才發覺治療存在諸多困難。
殷占新每次問診,都會萬般仔細,注意了解既往病史、甚至家族遺傳狀況等,從問診檢查中去發現患者病癥的“蛛絲馬跡”,從而抓住治療先機,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
嘔血、黑便,乏力......年近50歲的黨女士2015年以來經歷了三次手術。直到2020年,黨女士終于告別了住院的日子,結束了與病魔的斗爭。
2020年11月,黨女士再次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被診斷為布加綜合征。該疾病是肝靜脈開口或和其肝段下腔靜脈狹窄阻塞引起的,伴有下腔靜脈和肝靜脈瘀血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將會危及生命。
晚上8點,剛做完相關檢查的黨女士再次吐血,經過全面評估,殷占新決定為患者進行門靜脈造影 TIPS修正術。術中,由于血管內支架處血液凝固,導絲探入原支架非常困難,殷占新立即經側孔穿刺探至支架內造影,TIPS支架無血流通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明顯。殷占新置入Gore8*60mm支架,并行球囊擴張,擴后造影:支架遠端狹窄,遂再次球囊擴張并置入8*80mm支架至脾靜脈,術后造影:支架內血流較前通暢,留管溶栓抗凝。歷經三個半小時,手術順利完成,閉塞血管終于打通。
“TIPS手術就是以微創的方式經頸靜脈插管至肝靜脈,或者直接穿刺肝內門脈,將可擴張的支架植入后,建立肝內門靜脈與下腔靜脈之間分流的人工通道,能迅速、持續地降低門靜脈壓力,從而達到治療門脈高壓及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目的。”殷占新介紹,TIPS手術是除肝移植外治療門脈高壓及并發消化道大出血有效的方法和搶救手段,尤其適用于病情危重與無法耐受外科傳統手術的患者。
使命擔當
為患者“全程”保駕護航
2020年9月,殷占新來到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擔任消化病醫院消化內科五病區主任。談到為什么會選擇這里?殷占新的理由很簡單:在家鄉繼續為老百姓看病。
初到醫院,殷占新就被一流的人才隊伍、先進的設備和舒適的診療環境深深吸引。“患者排長隊,走廊嘈雜,取藥時間過長等等在這里不存在,患者來看病可以擁有良好的就診體驗。”
進入新的工作崗位,殷占新比過去更忙碌了。很多門靜脈高壓患者往往伴隨消化道大出血,需要急診手術。有一次,殷占新晚上九點剛到家,就接到了電話,一位大出血患者病情兇險急需手術。來不及換下外套,殷占新立即開車回醫院做手術,直到深夜一點半,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而這樣的工作強度,在殷占新看來已是家常便飯。
“醫學是科學,行醫是藝術。”多年來,老師的這句話伴隨殷占新走過無數個搶救患者的日夜。如今,他將這句話送給科室的年輕人。
在門診、病房,殷占新常常帶教年輕醫生,傳授臨床經驗。他常說,希望能將知識更好傳播給新一代,并與他們共同成長。令殷占新欣慰的是,科室里的年輕人有活力,肯吃苦,將醫院視為自己的家,將患者視為親人。
很多消化病患者在術后都有復查、健康咨詢的訴求,為了提高醫前及醫后服務水平,方便醫生對患者進行跟蹤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給患者提供合理建議,科室建立了隨訪小組,對術后出院患者的后續健康問題進行統一管理。患者在隨訪微信群里,有任何疑問及就醫難題,都可以隨時咨詢,醫護人員會整理好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兩年來,患者們在微信群找到了家一般的溫暖,隨訪小組也獲得大家的認可與稱贊。
行程萬里,初心如一。對于殷占新來說,保持一顆寧靜淡泊的心靈,能夠讓他不斷歸零和重新出發。未來任重而道遠,他又將帶領自己的團隊踏入新的征程,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