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國抗癌協會規范化外科營養診療示范病房啟動會在消化病醫院肝膽胰脾外科舉行。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劉延彤副院長、消化病醫院趙青川執行院長、中國抗癌協會聯絡員韓世文及示范病房營養小組成員出席啟動會。會議由營養小組組長、肝膽胰脾外科王學智主任主持。
劉延彤副院長強調,啟動規范化外科營養治療示范病房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斷加強外科醫師對營養治療的認知理解,通過合理、有效、規范的外科營養治療改善患者能量平衡,增加生理儲備,加速術后康復,最終達到增加患者獲益的目標。
消化病醫院趙青川執行院長指出,營養不良不僅影響手術治療的臨床決策,還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者的臨床結局。患者的身體營養狀況是外科臨床治療的基礎,夯實營養“基礎”,才能架起健康的橋梁。
王學智主任表示,肝膽胰脾外科已于2024年3月份通過“規范化外科營養診療示范病房”申報批準,希望通過本次籌備建設工作,深入學習中國抗癌協會《規范化外科營養診療示范病房實施及考核細則》,按照要求對小組成員進行營養知識系統的培訓,并規范、全程應用于需要營養支持患者,顯著提升患者圍手術期生活質量,并逐步推廣經驗到醫院其他科室,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補充閱讀
近年來,營養治療的概念日益得到普及,國內外專家認為:臨床營養是繼麻醉、消毒、抗生素之后外科領域的第4個里程碑,應貫穿外科治療的始終。但受醫師知識水平及主觀意識影響較大,不少外科醫師對營養治療的理解尚不充分,存在應用不足與應用過度并存的現象,例如營養診斷不充分、腸外營養濫用、單瓶輸注腸外營養劑、腸內營養不規范使用等問題。
我國一項多中心橫斷面研究顯示,普通外科患者入院時存在營養風險的比例達52%,營養不良患病率為31%;出院時,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良患病率進一步升至約57%和42%;在腫瘤患者中,中重度營養不良的比例高達58%,2/3的患者沒有獲得任何營養治療,提示目前圍手術期營養治療的效果仍不理想!
為加強臨床患者尤其是腫瘤患者的營養管理,2021年底,按國家要求,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發起,以首都醫科大學石漢平教授為首的國內專家組織撰寫“規范化外科營養診療示范病房標準”,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規范化外科營養診療示范病房申批工作,并提出“營養是一線治療”的概念。 2022年首批66家審報單位,61家通過答辯;2023年102家單位申報,99家通過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