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伊免,欧美偷拍自拍,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亚洲第一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免费,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综合激情五月网

EN 中文
  • 國內首家高分通過JCI認證的醫院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為國內首家高分通過JCI認證的醫院,該稱號由國際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頒布。
  • 最佳民營醫療機構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為2020優秀非公醫療機構第1名,該稱號由丁香園發布“2020最佳品牌傳播醫療機構”綜合排行榜獲得。
  • 人力資源
  • 資質查詢
  • 服務熱線:029-96999
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題報道

大醫之道14|梁英民:追夢赤子心

作者: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
時間:2021-02-26
瀏覽:4476次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遭遇了什么,而是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從醫40余年的梁英民醫師時常會在實驗室忘記時間的流逝,沉浸在閱片疑難雜癥的蛛絲馬跡里,而歲月長河中激起的層層漣漪,串起過往的點滴。

梁英民,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血液病醫院院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教授,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血液科原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海峽兩岸血液醫師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液學分會委員常務委員、陜西省保健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主委、陜西省醫學會臨床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陜西省醫學會血液學會名譽主任委員、陜西省抗癌協會造血干細胞移植學會名譽主任委員,曾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常務委員、陜西省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陜西省醫學會常務理事、理事。

1974年高中畢業后,梁英民參軍加入新兵連,從陜西涇陽的家遠赴甘肅張掖衛生隊,成為一名衛生員,年齡小又好學,是個學醫的好苗子,短短半年培訓,梁英民“拿下”了一摞摞醫學手冊的知識,跟著“師父”探索細胞的奧秘。游子思鄉的心很快被顯微鏡下形態各異、五彩斑斕的世界填滿,初次接觸檢驗這一領域,梁英民便在心里埋下了學醫的種子。


1978年,機會來了。部隊恢復了高考,梁英民以蘭州軍區第一名的成績被第四軍醫大學錄取,之前衛生員的工作經驗加上學校系統全面的教育,梁英民學習起來游刃有余,檢驗醫學的基礎結合臨床醫生的實踐更是如虎添翼,勤奮又有天分,可謂是“祖師爺賞飯吃”,在校期間就有醫界前輩想將梁英民收入麾下。

1983年,畢業留校的梁英民被選入唐都醫院血液科,那時國內的血液病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國人對血液病的認知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的日劇《血疑》里,“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罕見的RH陰性AB型血型”作為血液病的相關名詞,為國人普及了血液知識,也傳遞出白血病是液體癌癥,不可治愈,通過骨髓移植才有可能康復的觀點。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癥,攻克血液病的壁壘,是青年時期梁英民的追夢赤子心。

血液病專業的自身屬性決定了梁英民的“行路難”。為什么這么說?先看一組數據:不同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白血病的發病率是10萬分之幾,也就是10萬個人里大約有幾個人不幸發病。很多非血液病專科的醫生從醫一輩子都沒接手過一例真實的白血病病例。其次,血液病難在診斷,由于疾病的復雜性,需要血液病實驗室輔助診斷,然而,能投入財力和人力從事這項研究的醫療機構寥寥無幾。

梁英民坦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血液病醫生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特別是免疫學分子生物知識,還要有扎實的血液病骨髓形態學、病理學,以及臨床影像學、微生物學基礎,才能在今后的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煉就一雙火眼金晴,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做到因病施策,合理用藥,個體化治療,讓患者最大程度獲益。可這條路一開始并不好走,科室僅有18張床位,在國內沒打響知名度,收治的多為省內患者。梁英民抓住每一個可以交流學習的機會,在上世紀末國內舉辦的淋巴瘤新分類病理學習班上,血液病理界的名家悉數到場,梁英民是唯一一名臨床醫師,他深知,掌握血液病病理的基礎,精準診斷血液病,進而指導下一步治療非常重要,此后,國內幾個病理學習班都能見到梁英民的身影。


1992年,梁英民被選派赴香港大學醫學院瑪麗醫院進修,在那里梁英民感受到同僚們嚴謹的科學研究作風,接觸到分子克隆技術、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流式細胞技術、原位雜交技術、白血病治療的骨髓移植技術等血液病前沿技術,為他后來的血液病臨床診療、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學到的知識要在實踐中驗證。那時起,梁英民養成了吃完晚飯就“泡”實驗室的嗜好,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常常忙碌到深夜十二點,遇到棘手且無頭緒的病例,他通宵不休。寒來暑往,唐都醫院實驗樓的保安換了一茬又一茬,最熟悉的“夜歸人”始終是梁英民。

梁英民在實驗室鍛煉出的如偵探一般抽絲剝繭的能力與耐力,在疑難病例診斷上大放異彩。一位跑遍了陜西、北京各大醫院就醫無果,最終返回西安救治的患者讓梁英民記憶猶新。當時,陜西老專家至少會診過三次的患者高燒不退、全身細胞減少,與北京醫院的診斷一致,患者患有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可治療半個月,患者病情反而每況愈下。憑借曾經的檢驗經驗,梁英民心中的疑團驅使他繼續探索,僅僅在骨髓里看到了一些惡性細胞組織,但是它又有一些不支持診斷標準的地方,是否從源頭上就判斷錯了?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梁英民決定從患者的基本資料入手,迅速捕捉到了“地質勘探員、野外工作經歷、沒有做過寄生蟲檢測”的關鍵詞。順藤摸瓜,再次做骨髓檢測,可能會有突破。極力勸說患者后,梁英民拿到了骨髓樣本,隨即前往實驗室,大腦高速運轉的狀態讓他無比興奮,目不轉睛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終于,他在巨噬細胞里揪出了“嫌疑犯”——利杜氏體即黑熱病的原兇!要推翻之前的結論不是件易事,梁英民徹夜未眠,尋找更多有力的證據。最終,對癥治療后,患者痊愈出院。也是從那時起,梁英民堅持為每一位患者閱片,即使在成為科主任后,梁英民仍保持親力親為用顯微鏡查看疑難患者的血液細胞形態的習慣,這也形成了每周兩天血液病科室醫生與實驗室技術員共同學習交流的傳統。

正常的細胞千姿百態,在正常中發現異常是血液病診斷的關鍵。在實驗室,梁英民并不覺得科研枯燥,也不覺得破譯疾病密碼的過程孤獨,有時能探尋到困擾許久問題的答案,但大多時候進展緩慢。對梁英民來說,找到突破口帶來的職業滿足感,足以抵擋久試無果的漫長歲月。


天道酬勤,梁英民的科研碩果累累,承擔國家863重點課題、國家863計劃子課題及國科金等課題十余項;發表論文150多篇,SCI50余篇;參編教材2部。科研是衡量學科發展的標尺,梁英民憑借杰出的貢獻,先后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1項,中國抗癌協會科技二等獎1項,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育才獎金、銀獎各1項。2020年被評為西安市"地方領軍人才"和西安市衛生領域"西安之星"。

從醫40多年來,梁英民長期從事血液病臨床科研與教學工作,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及各種疑難血液病的診斷治療中累積了豐富經驗,他既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見證者,更是推動血液病學科前行的建設者。從早期單純的放化療,到靶向治療、誘導分化治療、生物治療和干細胞移植治療,顯微鏡下的世界越來越清晰,治療的手段越來越精準,梁英民組織開展西北地區首例非清髓造血干細胞移植及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并在國內首次提出靶向治療聯合骨髓移植治療晚期慢粒的策略,克服了晚期慢粒難以移植的“禁區”。

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代表了血液科的綜合技術實力,梁英民打比方說,血液病腫瘤是患者自身造血系統出了問題,異常造血干細胞如雜草一般不斷猛長,一般的殺蟲劑也制服不了。移植就是重新翻種這片土地,種植正常的造血干細胞,從而達到造血免疫功能“重生”的目的。


自1990年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國內外學者從未停止對它的研究探索。白血病治療方案中的骨髓移植,實質上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然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血液病治療的最大阻礙在于供者難尋,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如果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間配型成功,或是幸運到在20萬人中找到匹配的供者,移植是個小概率事件。

21歲的患者小薛是位在校大學生,平時常感到乏力氣短,還伴有牙齦出血,一次血常規檢查發現他的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白細胞相對多,顯微鏡下的異常形態引起了梁英民的注意,果不其然,細胞化學、免疫表現分析等結果證實了小薛患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這消息對于小薛一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靶向藥物對小薛的療效甚微,辛辛苦苦供到大學的獨子仿佛被“宣判死刑”,白血病處理晚了易感染,如果突然出血止不住,短短幾個小時就能要命。


一個人沒了,一個家可能就散了。梁英民不僅僅能看到疾病本源,更能看到背后的人和情。這一家人的命運可能就取決于顯微鏡下的方寸天地,悲歡緊系在醫生的一念之間。當時治愈白血病患者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骨髓移植,但不幸的是小薛在骨髓庫和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中并未找到完全相合的供者。


有沒有可能實現有血緣關系配型不完全相合作為供者進行移植呢?當今社會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族中的表、堂親戚或父母或子女,如果他們能成為供者,就可以解決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一大難題,白血病就不再是不治之癥,而在當時國內外開展半相合移植的報道少之又少,移植成功率很低。此時,北京人民醫院學者正在進行半相合移植的研究引起了梁英民的關注,經過交流和討論后梁英民決定給小薜實施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因為沒有成熟的方法可供參考,小薛的表妹成為當時配型結果的唯一選擇并“通關成功”。

作為一名杰出的醫生,梁英民勇闖醫學禁區,守護患者生命。

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梁英民先后組建、發展了三個血液病科室/醫院。

厚積薄發,在唐都醫院擔任血液科主任的20年,梁英民帶領當時在陜西沒有名氣、院內沒有科研成果、沒有課題論文的科室,實現質的飛躍,創立并完善了“LD-HA”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誘導治療方案,組織開展了西北地區首例非清髓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在國內首次提出靶向治療與骨髓移植治療晚期慢粒的策略,克服了晚期慢粒難以移植的“禁區”,在國內首次報道了“雙次”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T細胞淋巴瘤的方案,使T細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科室從早期的18張床位增加到一床難求的120張床位,每年成功開展100多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數量位居西北地區首位,名震全國。


從零開始,西安高新醫院血液科在梁英民搭建的平臺下,緊盯國際前沿診療成果,同步國際血液病先進診療,結合自體移植術、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免疫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等多項高難度血液病治療技術,成功實施“Sandwich”方案治療淋巴瘤顱內多發轉移,一時間名不見經傳的科室,聲名鵲起。

穩扎穩打,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血液病醫院的起點高,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梁英民在此主導組建了西北地區設備最好的血液病實驗診斷中心,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血液病醫院實驗診斷中心覆蓋面廣,下設細胞形態學實驗室、免疫學實驗室、細胞遺傳學實驗室、分子醫學實驗室和干細胞與轉化實驗室,可開展的項目齊全,是西北首家中檢院質量認證過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機構,全國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后來居上。


梁英民的管理思路很簡單:“只要業務好了,大伙自然會跟著你干。”梁英民注重對青年醫師的傳幫帶,不吝在每周的大查房中將熟稔的業務知識傾囊相授,他也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血液病的本質了解清楚,才可以對癥治療。梁英民鼓勵青年醫師緊跟醫學前沿進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如此良性循環,自然能提高自身水平。

醫學的未來發展方向是精準診療,人類基因組的整體框架出來后,梁英民致力于研究基因的功能、疾病基因組。“說白了就是得某種病和哪些基因相關。”梁英民解釋,以疾病的分子生物學為基礎,完善診斷和治療技術,這是未來血液病發展的一個方向。為此,梁英民躬耕于靶向治療,針對和腫瘤發病相關的某些基因異常,通過小分子藥物的方式恢復部分功能;致力于免疫治療,通過對患者自身免疫狀態和疾病不同階段的評估,適時選擇不同的免疫治療方法,達到個體化治療的目的。


在梁英民的未來藍圖上,破譯血液病的密碼,為更多血液病家庭帶來希望赫然在列,而他也已將患者的謝意融入血液,獻于他熱愛的醫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