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機的導管一端連著患者的血管,一端連著置換設備,上下交錯中,血液沿導管被引流進血液透析機里,順著這條透析患者的生命線,患者的血液與透析液完成置換,血里多余的水分和酸性物質和其他廢物被排出體外,“洗凈”的有用成分循環一圈后,被輸回患者體內。
這里的醫護人員常年一周僅有一天休息日,因為這里的患者每周需要透析2-3次。不同于其他科室“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患者”,這里的患者人群固定,醫患之間交流時間也更多。
李占亭就是這里的“掌門人”——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李占亭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腎內科原副主任
陜西省保健協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陜西省保健協會血液凈化專業委員會常委
陜西省醫師協會腎病內科分會委員
陜西省醫師協會整合腎臟病學分會委員
陜西省腎臟病學會青年委員
擅長各種原發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疾病的診治和血液凈化治療。
儒俠
“達則兼濟天下”的豁達
選擇學醫,算是圓了父親的心愿。1999年,曾想“仗劍走天涯”的李占亭從第四軍醫大學畢業,獨愛外科的他被分配到唐都醫院腎臟內科,未變的是他懸壺濟世的初心。
始于毫末,終成合抱之木。歷經10年住院醫師生涯,李占亭接觸了大量在生死邊緣徘徊的腎病患者,有的每周堅持透析仍堅強地活著,有的說了再見卻再也不見。一個病區,代表了一座城市里多少家庭的希望。李占亭身上的天然親和力,是患者黑暗中不屈前行的動力,生命燭火中瑩瑩不滅的光。
“醫生,請你救救我。”眼前說話的患者目光一片暗淡,他只有22歲,肌酐高達1900μmol/L,而正常人的肌酐僅為40—90μmol/L,結合相關檢查結果,這位年輕人被確診為尿毒癥。
這是一例因高血壓引發尿毒癥的病例,李占亭介紹,隨著疾病譜的改變,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已穩坐導致腎病的“頭把交椅”,這里可能有一小部分會因控制不佳而發展為尿毒癥。
“如果在患者初三被確診為高血壓時,患者及父母引起重視,及時就診控制血壓,就不至于在8年時間內發展到不可控的局面,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無知帶來的無畏,做什么都不足以去補償一個正值青春的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李占亭倍感惋惜,也更覺健康宣教任重道遠。
腎臟病被譽為“沉默的殺手”,早期癥狀不明顯甚至無癥狀,其實只要做一個簡單的尿常規查體,就可以發現好多病的早期征兆,比如蛋白尿、血尿、潛血是加減號等。如果尿常規有問題,需要進一步做腎功能、泌尿系統B超等專科檢查,通過雙腎的結構形態變化,判斷患者的腎臟病程度。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果患者依從性高,管控好血壓、血糖,控制住腎炎,不往尿毒癥方向發展,對患者本人和家庭,對醫保資金、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有非常大的貢獻。”李占亭介紹,腎臟內科以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泌尿系統的感染,以及隱匿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為主;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引起的既發腎病數量也在上升。
目前,腎臟衰竭、尿毒癥患者運用腎臟替代治療的模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術,主要的治療模式是血液透析,大約占90%左右,全球透析病人最長的存活時間約45年。
“若血液凈化中心停止透析,病人是等候不起的。健康人的腎臟天天在工作,腎臟病人就靠每周2~3次、每次4個小時的透析來維持生命。我們的付出就是為了保持一條鮮活生命的延續。”李占亭始終秉承的信念是,腎病患者的生命長度取決于患者、護士、醫生、家屬的共同努力、相互協作,無論哪個年齡段的患者,都可以通過創造社會價值,擴展生命的寬度,讓自己活得有意義,而不是囿于疾病本身。
對任何一種疾病來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獲得最好療效的先決條件。“我愿意花很多精力投入到健康宣講中,讓廣大老百姓認識到腎病的危害,我寧愿沒有人得腎病,沒有人得尿毒癥,讓我失業,我真的不希望透析的人數越來越多,那樣不僅僅是家庭負擔重,就連社會都要為此付出代價。”比起治療患者的身體疾病,李占亭更樂于輸出健康觀念,傳達樂觀向上的態度。專業技能過硬、心理素質超強,醫德醫風高尚,李占亭用“狼性”的醫學素養、“佛系”的生活態度,修煉成當之無愧的“儒俠”。
佛俠
“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豪情
2008年5月12日,汶川慘遭8級地震,這場災難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傷痛和記憶,也是李占亭永生難忘的經歷。有些人的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有些人的心智在救災中浴火重生。
14時28分,山河破碎,天崩地裂,西安有強烈震感。李占亭撥開向室外沖的人潮,逆行進入透析室,在天旋地轉中幫助尚在透析的患者下機。安置好患者,他才想起在唐都醫院家屬院的妻子和不滿2歲的幼女。“若有戰,召必至”,當天晚上,李占亭響應號召,收拾行囊準備出發。急救包、迷彩服、膠鞋、手電筒、巧克力、壓縮餅干、礦泉水、紙巾是他的裝備。沒有人知道他將面臨怎樣的危險與挑戰。
5月14日,飛機降落在綿陽。李占亭和戰友們分別奔赴地震最嚴重的映秀和北川。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天災面前,生命脆弱無常,個體的力量渺小無助。李占亭目睹了幼兒園殘垣斷壁中孩子的小書包,眼見了三層高樓只剩壘土。
半夜行進的救護車上,李占亭遇到了最大的余震,眼前是難辨方位的顛簸,耳畔是似千軍萬馬襲來的陣陣轟鳴聲,頃刻間,地動山搖,前方的山體被煙塵籠罩,山體石塊滑落,車廂內氣氛凝重,大家都在等待最后一刻。
路被震塌了,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李占亭接到命令,就地完成救治任務。驚魂未定的人們等待救援,在廢墟中,李占亭“刨”出一個下肢已完全壞死的孩子,孩子的傷勢嚴重還有急性腎衰高鉀血癥,搶救了2小時,最終還是走了。孩子的父親在同一天被迫接受老大當場身亡,老二失蹤不見,老三搶救失敗的喪子之痛,同為父親的李占亭心如刀絞。幸存下來的人們呼喊著親人的名字,他們抱團取暖,相互鼓勵。這種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承受苦難,不屈不撓的樂觀奮進,深深觸動了李占亭。活著,就有希望。
地震時的擠壓會導致骨折,骨折后會引發擠壓綜合癥和肌細胞的破碎壞死,很多病人后續伴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李占亭曾在半夜跟隨骨科醫生去截肢,擔任術者唯一的醫助;也曾不眠不休,搶救傷員。他記不清每天長達20小時的搶救中,救回了多少條命,唯有三等功的軍功章替他見證。
哪怕是以天為被、以地為席,豪情滿懷的李占亭也能苦中作樂,笑著回憶常人看來的苦難記憶:“酒店變成危樓,我們睡在酒店前的空地上,每個人臉上扣一頂帽子,防止鳥屎掉落。還有個教授睡覺很有儀式感,他總擔心半夜會有車經過,于是在身邊放一圈水桶,如果車碰到水桶,就會有響聲。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有,但我想記住那些美好的。”
在搭建的救援隊帳篷里,一心撲在救治工作上的李占亭見到了溫家寶總理。“和藹的溫總理就站在我旁邊,我激動得眼淚都要落下來了。”李占亭回憶說。
13年時光,3歲的敬禮娃娃長成翩翩少年,曾經的廢墟早已新樓林立。那個在余震中拼盡全力的青年,也已心系蒼生、胸懷天地。
道俠
“深藏身與名”的通透
李占亭特別喜歡葡萄牙球星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作為年薪高達幾千萬歐元的世界著名球星之一,為了保證能定期去獻血,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從不紋身。
“我國的血液處于很緊缺的狀態。人體內的血液有很大一部分并不進入到體循環,紅細胞的正常壽命是120天,包括白細胞、血小板都有各自的壽命,每天都有新陳代謝,從骨髓里造出新的。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大家無償獻血,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大學畢業后,李占亭年年堅持無償獻血,無論是單位組織,還是獻血車號召,他一次不落。2005年的一次獻血,李占亭簽署了造血干細胞無償捐獻協議,他的血樣從此進入紅十字會的骨髓庫。
無血緣關系的人之間20萬分之一的骨髓配對成功概率,讓李占亭撞上了。2014年4月,李占亭接到陜西省紅十字會電話,說是他的骨髓可能和一名浙江的白血病患者配對成功了。“我中大獎了!”李占亭這樣形容當時的心情。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完全無償,沒有補助,只有身體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未知的未來。瀟灑不羈、樂于助人的李占亭沒多想就同意了,接著開始做血型匹配度和抗原不良反應等相關檢查,最后配型完全合適,李占亭成為陜西省駐軍單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第一人。
白血病患者在層層闖關,李占亭也在做最后的沖刺。為了刺激全身的骨髓造血,李占亭打破骨髓正常周期,連續5天注射骨髓動員針,這種針比平常的針頭粗很多,透析室護士長親自上陣,在李占亭的胳膊和腳上各扎一針。“疼啊,不好扎,腿上的皮膚韌勁足,胳膊上也是老皮了,我是五天扎完了,才有人告訴我可以打麻藥的。我哪知道還能打麻藥呢?”李占亭露出標志性笑容,再次用他的幽默化解了曾受的苦痛。
骨髓被動員起來的一周,李占亭每到夜里輾轉難眠,似有一股電流從頭到腳傳導,一波又一波,休息不好也不利于造骨髓,李占亭只好靠吃安定入睡。同期入組,準備給妹妹捐獻骨髓的哥哥打了退堂鼓,李占亭卻越挫越勇。
在確定捐獻前,紅十字會反復找李占亭談話、簽字。“我既然答應了就不會反悔。按照流程,供者同意捐獻后,血液科醫生會給白血病患者用化療藥物,徹底殺死體內的腫瘤細胞,便于供者的造血干細胞生長繁殖。如果這個過程我說退出,那就是置人于死地了,相當于給人活著的希望,突然又扼殺掉了,對患者的身心雙重打擊,也太沉重了。”至情至性的李占亭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最終,300ml的造血干細胞從李占亭體內抽出,紅十字會第一時間由綠色通道空運至浙江。受捐者的手術很順利,在層流病房沒有出血反應,平穩度過風險期。
當得知受捐者痊愈出院的消息,李占亭提了唯一的要求:“我們不要聯系彼此。我不會去找受捐者,我也不希望她找我。本身就是無私的付出,我也不追求什么回報,只要她好,我受的痛苦和努力沒有白費就夠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占亭說,自己在合適的年齡段,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僅此而已。人一輩子,總是有所付出,有所收獲,自己問心無愧,此生足矣。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